資料圖
因華潤被爆數度動用億元級別資金押注廣州三甲大醫院藥房,國內醫藥商業三巨頭國藥、華潤、上藥加速競合的態勢,在業內看來已經再度抬頭。
三大醫藥商業巨頭曾在2010年后發起新一輪“圈地式”并購大潮,當時的背景是商務部對外發布《十二五全國藥品流通行業規劃綱要》,要求全國性和地方性醫藥商業集團加速并購,以提升產業集中度。
此輪醫藥商業的競爭則正在以藥房托管或者醫藥物流服務延伸到醫院藥房的形式展開。來自華潤、上藥的數據顯示,前者已經在國內圈得41家醫院的藥房,正在大力推行其智能化藥房的項目;而后者則先后已對上海地區54家醫院藥房實施托管。國藥方面雖對這一意在強化商業公司對終端影響力的業態持謹慎態度,但國藥股份[-0.05% 資金 研報]的定期報告顯示,國藥這一國內最大的醫藥商業寡頭其實也已經在藥房托管方面試水。
搶奪“中山醫”
4月15日,對華潤和上藥負責華南市場分銷的團隊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從這一日起,上藥系須退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部分分院的藥品配送體系,2010年上藥方面為了拿到進入中山系醫院的捷徑,花費超過1.4億元收購了廣州中山醫醫藥有限公司股權并認購新增股份,后者此前為廣州中山系醫院的關聯公司,掌控著中山系醫院的配送權。
“為保證上游供應商品種穩定、合作持續,我們已經同意華潤醫藥的條件,原來我們配送的全部品種將調撥給華潤醫藥。”這是廣州中山醫醫藥有限公司內部傳出的消息。該消息同時確認了從4月15日起,中山一院等中山系醫院藥房由華潤醫藥中山一院藥品供應平臺負責配送的內部通知。
很顯然,華潤作為華南醫藥分銷市場的后來者,卻在此輪興起的醫院藥房托管浪潮中占了優。華潤醫藥方面對于自身從上藥系手中搶到中山系多個醫院,保持了一貫的低調,且強調其所從事的并非藥房托管,而是醫藥物流智能一體化即H LI項目。
“它不影響醫療機構的藥品采購權和藥事服務主動權,只是醫藥商業公司充分發揮自己在藥品物流和藥庫、藥房現代化管理方面的經驗和技術,幫助醫院提升藥房管理水平;降低庫存成本,降低藥師的勞動強度,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為患者用藥咨詢服務中心等。”華潤醫藥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由于此前華潤已經將這一項目落戶在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系藥房的加盟無疑令華潤在廣州醫藥分銷市場的實力大增。
三巨頭激戰華南
依照《十二五全國藥品流通行業規劃綱要》,在十二五期間,全國須形成1~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也正是這一綱要出臺前夕,三大醫藥商業巨頭開始了全國性的擴張,華南市場更是被視為重要一環。
國藥方面,國藥控股廣州分公司已經在華南浸淫多年,由于國藥集團特殊的央企背景,其一直是跨國藥企在華南市場分銷的重要合作伙伴。國藥控股廣州分公司官方信息顯示,在南區已形成強大的網絡優勢,不僅在廣東、廣西,醫藥商業企業的覆蓋率達80%,醫院銷售網絡中,也是100%覆蓋廣東、廣西二甲以上醫療機構和其他部分省外重點大型醫院,并100%覆蓋廣州市、深圳市、南寧市、柳州市所有醫院。
上藥方面,其在2009年完成上海醫藥[1.26% 資金 研報]吸收合并上實醫藥和中西藥業的三合一重組后,就開始展開了全國范圍的布局。其大規模進入華南主要是得益于2010年4月絕對控股廣州中山醫醫藥有限公司。廣州中山醫醫藥有限公司的影響力,從其公司原名稱中即可見一斑,中山醫科大學家庭醫生醫藥有限公司這一名稱,即體現了廣州中山醫醫藥有限公司在廣州醫藥分銷市場的江湖地位。由于是中山大學廣州中大產業集團的直屬企業,中山醫科大學家庭醫生醫藥有限公司曾是中山系醫院的御用配送商。
長袖善舞的華潤顯然在與醫療機構打交道時更為強勢,以至于出現了高價逼走廣州中山醫醫藥有限公司、強勢搶占上藥系地盤的局面。
誰能成為領頭羊?
“正是由于目前尚未出現高度壟斷型企業,誰能充分把握政策、資本與創新,誰就能把握住千載難逢的機遇,成為中國醫藥[0.24% 資金 研報]流通領域的領頭羊。”這是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玉林上周末在蘇州召開的2014中國藥品流通行業資本論壇上的原話。
而所謂的政策,除了《十二五全國藥品流通行業規劃綱要》,在外界看來一個很重要的要點就是相關部門對藥房托管的態度。
“藥房托管雖不是一個徹底解決醫藥分開的辦法,但企業和醫院還是有積極性去做。醫院的積極性是在醫院零加成的情況下,醫院的藥房正在由創收部門變為成本部門。而醫藥商業企業的動力則還是來自托管或者延伸服務到藥房后的話語權或者說籌碼。”國內一位醫藥行業資深專家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說。
此外,來自上周末在蘇州召開的2014中國藥品流通行業資本論壇數據已顯示出,傳統醫藥商業公司尋求創新的經營模式的重要性。
商務部統計直報系統初步統計,去年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13018億元,同比增長16.5%,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2個百分點。
去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968家)主營業務收入9873億(不含稅,下同),同比增長17%,增幅回落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202億元,同比增長16%,增幅回落0 .5%;平均毛利率6.7%,同比下降0 .2個百分點;平均費用率5.1%,同比下降0 .1個百分點;平均利潤率1.7%,同比下降0 .2個百分點。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執行會長付明仲在對去年流通行業運行情況作分析時指出,流通企業必須加快轉型,尋求創新的經營模式。
[鏈接]
醫藥商業競爭格局
來自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64.5%,比上年提升0.5%。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2家,比上年增加2家;50億~100億元的有11家,比上年增加4家。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0.21% 資金 研報]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穩占前五強席位。